管理会计学-重点
管理会计学-重点 一.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: 1. 职能不同: 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和现在, 属于经营管理性会计 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,属于报账型会计 2. 服务对象不同: 管理会计是对内报告会计 财务会计是对外报告会计 3. 约束条件不同: 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准则、会计制度的制约 财
管理会计学-重点
一.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:
-
职能不同: 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和现在, 属于经营管理性会计 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,属于报账型会计
-
服务对象不同: 管理会计是对内报告会计 财务会计是对外报告会计
-
约束条件不同: 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准则、会计制度的制约 财务会计受会计准则、会计制度等制约
-
报告期间不同: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不受固定会计期间的限制 财务会计按规定的会计期间编制报告
-
会计主体不同: 管理会计既要反映企业整体又要反映企业内部 财务会计以企业为会计主体, 不反应企业内部
-
计算方法不同: 管理会计大量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财务会计多采用一般的数学方法, 加减乘除
-
信息精确程度不同: 管理会计不能绝对精确, 只能相对精确 财务会计力求精确, 数字必须平衡
-
计量尺度不同: 管理会计主要使用货币量度也使用非货币量度 财务会计几乎全部是用货币量度
二.
完全成本法: 直接材料
直接人工
全部制造费用:变动性制造费用、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: 直接材料
直接人工
变动性制造费用
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:
优点: 1. 增强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, 有利于短期决策
-
更符合配比原则中的期间配比
-
便于各部门业绩评价
-
促使企业重视销售, 防止盲目生产
-
简化成本计算, 避免固定性制造费用分摊中的主观性
缺点: 1. 目前不合乎税法要求
-
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本身的局限性
-
做长期决策时, 其作用随决策期的延长而降低
计算题
贡献毛益=销售收入-销售成本
税前利润=贡献毛益-固定成本
销售成本=可供销售产品成本-期末存货成本
毛利=销售收入-销售成本
税前利润=毛利-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
三.
盈亏临界点销量=固定成本/ (单价-单位变动成本)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=固定成本/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
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=占总收入的百分比贡献毛益率之和
利润=销售收入-变动成本-固定成本
产品品种构成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:
取决于以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例为权重的,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 率的变化。
计算题
产品售价 60 元, 单位变动成本 40 元, 全年固定成本 60 万元, 加权 平均贡献毛益为 31%
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=600000/(60-40)=30000 件
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=600000/0. 31=200000 元
四.
材料费用对成本的影响:
材料消耗定额降低影响的成本降低%
=材料费用占成本%材料消耗定额降低%
材料价格变动影响的成本降低%
=材料费用占成本% (1-材料消耗定额降低%) 材料价格降低% 工资费用对成本的影响:
劳动生产率提高影响的成本降低%
=生产工人工资占成本%【1-1/(1+劳动生产率提高%)】
如何使用销售百分比预测资金需要量:
最小二乘法 $Y = a + {bx};a = \left( {y\text{之和} - b x\text{之和}}\right) /n$
$$ \text{b=【n(xy 之和) -x 之和y 之和】/(nx} $$ 的平方之和-x 之和的平方)
机会成本: 被放弃的次优方案可能获得潜在利益
量差成本: 不同备选方案计算出来的成本差异
边际成本: 产量向无限小变化时成本的变化数额
沉没成本: 过去已经发生现在和将来的决策无法改变的成本付现成本: 现在和将来的决策能够改变支出数额的成本 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:
-
贡献毛益分析法
-
量差分析法
-
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 计算题
量差分析法
- 计算 $a$ 产品与 $b$ 产品的量差成本
$$ \text{=20015-10024=3000-2400=600 元} $$
- 计算 $a$ 产品与 $b$ 产品的量差收入
$$ \text{=20032-10050=6400-5000=1400 元} $$
- 差量损益=1400-600=800 元
| A | B | |
|---|---|---|
| 预期销售数量【件】 | 200 | 100 |
| 预期销售单价【元】 | 32 | 50 |
| 单位变动成本【元】 | 15 | 24 |
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
六.
品种决策:
-
生产什么, 选择贡献毛益总额最多的方案
-
自制还是外购:
A,外购不减少固定成本,停产外购
B,自制增加固定成本,首先找出成本分界点,低于该点
外购, 高于该点自制
成本分界点=自制增加的专属固定成本/(购买价格-自制单
位变动成本)
C, 外购时有租金收入, 自制方案的变动成本与租金收入
之和与外购成本比较, 则其低者
计算题
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
外购增量成本 ${y1} = {8.4x}$ 8. 4 元/件为外购价格
自制增量成本 $\mathrm{y}2 = {1200} + 6\mathrm{x};{1200}$ 为每年增加专属固定成本 6 为自制单位变动成本
成本分界点量=1200/[8. 4-6]=500 件
-
当年需求量 $= {500}$ 件时,自制外购均可
-
当年需求量 $> {500}$ 件时, ${b2} < {b1}$ ,自制有利
-
当念需求量 $< {500}$ 件时, ${b1} > {b2}$ ,外购有利 品种决策
| 丙 | 丁 | |
|---|---|---|
| 预计销售数量【件】 | 180 | 240 |
| 售价 | 6 | 9 |
| 单位变动成本 | 3 | 5 |
| 单位贡献毛益 | 3 | 4 |
| 贡献毛益总额 | 540 | 960 |
| 生产丁产品优于丙产品 | ||
| 专属固定成本 | 180 | 650 |
| 剩余贡献毛益总额 | 360 | 310 |
生产丙产品优于丁产品 七. 存货决策中的几种成本:
-
采购成本, 购买存货而发生的买价和运杂费 采购成本=采购数量单位采购成本 2. 订货成本=固定订货成本【折旧费、水电费、办公费、等】+ 变动订货成本
-
存储成本=付现成本【仓储费、保险费、年检费、等】+资本成本【机会成本】
-
缺货成本, 存货数量不能及时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对企业 带来的损失
八.
【货币时间价值】
-
复利终值 $=$ 本金 (1+利率) 的 $\mathrm{n}$ 次方
-
复利现值 $=$ 复利终值/ (1+利率) 的 $\mathrm{n}$ 次方
-
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
1+实际利率=(1+名义利率/年复利次数)年复利次数方 4. 普通年金
A,普通年金终值=每期支付额【(1+利率) n 次方-1】/利
率
B,普通年金现值=每期支付额【1- (1+利率) -n 次方】/
利率
- 预付年金
A, 预付年金终值
B,预付年金现值
计算题
年利率 $8%$ ,一年复利四次,求实际利率
实际利率 i=[1+8%/4]4-1=8.24%
$+ -$ .
弹性预算: 在变动成本法下, 编织出的适应各预定指标不同变化的预算 滚动预算: 预算期不是固定在某一区间 预算的构成:
1. 营业预算
A, 销售预算
B,生产预算:直接材料预算、直接人工预算、制造费用预 算、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
C, 成本预算
D,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
-
财务预算: 现金预算表、预计收益表、预计资产负债表
-
资本支出预算
$+ =$ .
责任中心【业绩考核与评价】:
-
成本费用中心: 只发生成本费用而不取得收入的责任单位
-
利润中心: 既要发生成本, 又能取得收入, 还能根据收入与成 本配比计算利润的责任单位
-
投资中心: 既要发生成本又能取得收入获得利润, 他有权进行 投资的责任单位
内部结算价格是什么:
各责任单位之间进行计价结算的价格, 不真的动用企业货币 资金, 而是一种观念上的货币结算, 是一种资金限额指标的结算
企业的亏损产品是否该停产, 是为什么? 否为什么?
亏损产品,销售收入不能补偿生产成本的产品。
亏损产品按其亏损性质可分为两种:
一种是实亏产品, 即销售收入低于变动成本, 贡献边际亦为负数。 另一种是虚亏损产品,即销售收入高于变动成本,能提供贡献边际。 亏损产品是否应当停产呢? 如果是政策性的亏损产品, 当然就不应停产;如果是营利性的产品,按照传统的财务会计观点: 既然是亏损产品 (无论是实 亏产品还是虚亏损产品), 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停止生产。 依照现代管理会计的观点,实亏产品不应继续生产, 因为这种产品的销售收入 低于变动成本, 贡献边际为负数, 生产越多, 亏损就越多;虚亏损产品之所以亏本, 是因为提供的贡献边际还 不足以弥补全部固定成本, 如果停止生产, 由于固定成本不变, 亏损 不仅不能减少, 反而会增加, 因此应当进行实证分析后, 再做出决策。
反向链接
暂无其他文章链接到此文章